招商思维的重要性_什么是招商思维_

不懂心理学,怎么做招商?

招商思维的重要性_什么是招商思维_

招商,被简单理解为“接近企业,推销自己”,宛如在撮合一场“金玉良缘”。

这一理解浅层上并没什么问题,但应用于招商实践中,似乎还差点火候。

招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讲经济、知产业、懂财税、会沟通,早已沦为必修课。而真正的招商高手,可能是个“心理学专家”。

其实,“十大心理学效应”并不神秘,当“跨界”看招商时,更能保持清晰的招商思维。

01蝴蝶效应

解释:起初影响微不足道,长期则产生差距。

一般来说,体量大的项目涉及产业链、供应链就长,上下游配套相对就越多。同时,这类企业在行业地位、影响力认可度也高,一旦该企业有“风吹草动”,一条链上响应的企业就不少。所以,招商人掌握的不是一个点,而是整个链条上的体系。

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凭借规模大小筛选企业并不科学,会遗漏一些新兴行业的重量级项目。意味着招商人需要通过比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判断企业所处的位置,这也是获取项目信息的重要渠道。

这看似不是核心的招商手段,但每一个客商都是产业链的节点,把握客商就是探索上下游供应商。通过不断地拓展与维系,将会延伸出不少配套厂商,为形成产业集群奠定基础。

02青蛙效应

解释:自我感觉良好,对实际情况没警觉。

这几年,各地招商引资签约时红旗飘飘、热热闹闹,呈现出两方双手紧握,一派笑意融融的场面。但是,不少项目只是意向性的,不具备约束力,或者不少企业主营业务“上下左右一般粗”。

表面上看,当地是热门投资地域。实际上,项目推进中冷冷清清,运营后复制模仿,背后显露出地方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淡薄。当前各地招商引资,产业定位同质化严重,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主导产业,争相出台土地、产业、人才政策,引发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

区域关系实质上是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关系,简称竞合关系。不同区域之间的要素正在加速流动与整合,区域发展并不是独立、封闭的。招商引资需根据区域现有产业资源和产业基础,结合产业发展前景、产业转移升级趋势,充分研究自身资源禀赋,探索与周边区域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才能突破“内卷”。

03鳄鱼效应

解释:当出现问题时,必须立即止损。

科技创新是招商引资的热点话题,一些自带“高科技”光环的科技创新投资项目,成为各地竞相招引的“香饽饽”。然而,“高”处不胜寒,投资巨大、科技成果转化周期长的高科技项目,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一家生产锂电池的知名外资企业到某地考察,称将在这里建设“世界先进技术”的新能源项目,投资额达数十亿元,建成后年利税可达数亿元。为有效评估项目风险,地方摒弃传统的专家论证,果断启动技术尽职调查,像X光扫描一样对项目“全面体检”。

尽调中,该锂电池生产企业屡次以技术属于商业秘密为由拒不配合,存在用落后技术冒充高新技术的可能,该地方认为项目风险大,果断予以拒绝。

高科技伴随着高风险,创新就是试错的过程。当发生偏差如何快速止损,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与担当。更重要的是,出现烂尾项目时绝不能“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不得有任何延误,存在侥幸心理。

04鲇鱼效应

解释:发挥竞争作用,打破惯性思维。

随着产业不断发展,也有“鲶鱼”存在。要知道一汪不流动的水,不一定是好水,“一团和气”的环境,不一定能形成高效率的生产机制。这种竞争正如催化剂一样,可能更大地激发行业或者团队的潜力。

自上海引进特斯拉后,“鲶鱼效应”倒逼国内新能源车企技术革新,推动了整个行业发展,作为造车“新锐三强”的蔚来、理想、小鹏相继上市,并销量屡创新高。虽然与特斯拉之间的差距仍在,但不可否认,他们在各自发展中已构筑竞争优势,未来将在市场角逐中获得什么成绩,值得期待。

招商引资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畏惧竞争,越是激烈的竞争,造就出来的奇迹就越多,当然也不必进行无效竞争。

05羊群效应

解释:头羊往哪里走,所有羊就跟着往哪走。

在招商引资时,对于一个大项目,就应该发挥“头羊效应”。项目建设也是如此,引进或落户一个龙头项目,会有一批配套项目跟进发展。不仅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成就产业集群的崛起。

但是,一旦有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会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有没有更好的草。合肥依靠创新的思路,构建了一套投资逻辑体系。部分地方相继学习合肥模式,不顾地方实际情况全盘照搬,尤其在半导体产业热潮中,失败案例绝不鲜见。

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主导产业和企业布局都不一样,倘若全国各地争相效仿,停留在盲目追风的表面,最终恐怕是铩羽而归,则危矣!

06刺猬效应

解释:合适的距离,既能取暖又不至于被扎。

进入招商引资新时代之后,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政企关系被概括为“亲”、“清”二字,常听到“企业和企业家是自己人”。

政企之间,怎样的关系是“舒适”的状态?作为政府,既不能“勾肩搭背”干涉企业的发展,也不能“背靠背”慢作为事不关己。从“不”到“行”,是服务型政府的态度,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实践措施。

政府是高级管理者,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抓大即可。而企业属于中级管理者,有发展策略、支配能力,有问题直接向高级管理者汇报,抓小就行。

07马太效应

解释:两级分化严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以前,招商引资有一种“崇洋媚外”情怀。对于外来企业与资本较为青睐,而对本土企业与资本则冷淡。在那个年代,生产资料大多是“外来人”带进来,先进技术全掌握在别人手里,本土化发展受限。

再加之,为了寻求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资源、政策优先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方,这使得好的地方门庭若市,投资商络绎不绝,经济相对较弱的地方门可罗雀、无人问津。

按照这样下去,东南地方发展越好,对其他地方的“吸血”就严重。为了避免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前不久,中央提出“统一大市场”,打破地区保护主义,只有把这些障碍解决了,整体经济才能再一次释放活力。

08长尾效应

解释:头部需求多是流行,尾部需求少是个性。

放在新兴产业上,小众化、个性化需求已被激活,意味着部分产业领域已形成“长尾效应”。当然,也不是说到达了独占天下的格局,但势必能够成为经济稳增长的“新引擎”。因此,各地把握数字经济、储能产业等新兴产业,在新赛道起跑中脱颖而出。

拿苏州来说,一直在领跑全国,主要是靠先进的制造业,今年首次把发展目标定位在数字经济上。同时,把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作为目标,更是如虎添翼般处于起飞的赛道。不难想象,苏州爆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

所以说,基于产业发展做存量、扩增量,统筹“传统盘”与抢占“新赛道”,已经成为各地方争先创优的关键抓手。

09二八效应

解释:最重要的占20%,需要80%的时间完成。

二八法则运用到时间管理,就是凡事都有轻重缓急之分,通过把事情的轻重缓急搞清楚,然后再来分配时间。

对招商人来说,任何一个环节都是“跑步上岗”,就算是快干的海绵,也能挤压出水来。疫情期间,招商人一边迅速掌握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另一边成立帮扶小组与企业进行沟通,根据摸排情况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做出调整。

除了电话拜访沟通重点企业外,招商人要超前谋划、精心部署,编制重点招商企业目录、完善当地招商指南。但是,工作需要花费的时间都是根据任务的重要性来划分的,用最好的时间去做最重要的事情。

10反木桶效应

解释:不主观限定木桶的高度,鼓励短板变长。

一个地区招商引资工作的能力,关键体现在破解“木桶效应”上。简言之,就是补齐短板。但是把过多精力放在弥补不足上,长板上的优势并没发挥到极致。

放在传统产业上,所谓长板制造业是经济稳增长的“定盘星”,而想做“优”长板需要与人工智能、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主要实现在生产制造上实时管理,这是“自上而下”的生产模式革命。不但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与时间,还能拥有培育新市场的潜力与机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oshango.com/29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