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对接汇报,承接产业转移企业?

保定日报记者 王金堂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中关村首个北京以外创新中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架起合作对接桥梁,自项目启动以来,累计举办265场创新活动,汇聚超过8000家来自中关村、北京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企业来保参加活动、考察商机;已吸引400家知名企业和机构注册办公,其中来自北京企业40余家,入驻企业累积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在不断提升。

中关村丰台园·满城分园、中关村石景山·定兴科技分园等一批中关村分园在保定市遍地开花,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满城科创基地、保定·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一批“中关村元素”项目纷纷落地,成为全市协同发展一大亮点工程。

保定作为京畿重地和首都南大门,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心区域。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加快,保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随着京津保在各领域的合作深度、广度不断拓展,一大批协作产业项目结出丰硕成果,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我市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通过着力打造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平台,加速承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全市协同发展工作重心正在向产业链集群、公共服务、协同创新一体化转化,正全力打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战略支点。

包括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在内,“十三五”以来,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我市积极加强精准对接,不断拓宽合作领域,不断深化合作模式,不断完善合作机制。持续推进与京投公司、北京公交集团、北京新发地等驻京央企、国企和优质大型民企在更多领域开展对接,积极加强与北京市协同办沟通对接,及时掌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动态,共同谋划对接合作事项。

根据全市产业发展方向和承接京津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关于分类施策优化开发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的工作方案》《关于加快开发区改革开放创新的若干措施》《保定市开发区提升能级实力增量倍增计划》等系列文件,编制完成《保定市京津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平台发展规划》,对全市重点承接平台明确承接重点、发展方向、实现路径。

以京保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配套为主要发展方向,以22个省级开发区为载体,全市进一步优化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加快推进重点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构建定位明确、错位承接、融合发展的承接平台体系。集中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承接平台,切实推动一批重大产业合作项目落实落地,京津冀协同发展结出丰硕成果,为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品质生活之城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完善“双九通一平”建设,全面提高承载能力和服务效能,促进承接精准化、集聚化、专业化。全市重点推进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河北涞水经济开发区、河北满城经济开发区、保定白沟新城、河北(高碑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7个省级重点承接平台建设,引领带动区域协同发展整体升级,加快构建分工合理、协作有序、上下游联动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保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北京合作项目156个,其中,通过北京中关村签约入驻的企业有135个。承接北京重特大项目10个,建成投产3个,已落地正在建设项目4个,签约待建项目3个。

——河北涞水经济开发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电子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冶迈克公司,顺天电极集团等相继落户,已入驻企业102家。

——河北满城经济开发区。已落地且生产项目112个,已签约项目17个,重点承接北京项目8个,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等多个重大项目落户园区。

——保定白沟新城。津冀协同发展合作项目共4个,均为与北京合作项目,总投资10.8亿元;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商贸业项目。

——河北(高碑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主要承接北京新发地的果蔬、锦绣大地的干副市场、王四营的粮油市场、京开五金建材市场和北京六大花卉市场。与北京12个大型市场达成合作,园区一期入驻果蔬商户3500余户,干副调料商户1600余户,粮油商户400余户,五金建材商户900余户;与北京马连道集团合作谋划了“北京马连道国际茶城项目”,承接北京13个茶城项目的疏解外迁。

——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重点承接北京转基因牛中试与产业化基地、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涿州农业科技园区养殖基地二期、中国农大涿州教科基地及公共平台改造三期建设工程项目、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等项目。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围绕打造“北京疏解、保定承接,北京研发、保定转化,北京总部、保定配套”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我市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生物医药健康三大优势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三大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的“3+3”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医车电数游”5大产业,结合北京产业疏解方向做好强链、延链、补链,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吸纳北京产业转移,优化提升我市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与雄安新区产业协同、深度融合的联动发展格局,培育发展新动能。

在打造、完善承接平台基础上,按照市委确定的“11258”总体要求,围绕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品质生活之城、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总体目标,我市全面加强与京津建立精准对接长效合作机制,实现与北京“城六区”、天津主城区对接合作全覆盖,全力加速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

到目前,我市共储备与京津合作项目503项,总投资8489.70亿元;与北京合作项目472项,总投资8247.37亿元;与42家央企集团合作项目101项,总投资2820.09亿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五矿集团、中国船舶集团等一批央企在保投资项目加快建设,京投公司、北京公交集团、京能集团、京粮集团等一批北京市国企与我市合作进展顺利。

同时,在接受产业转移过程中,全市引进吸收大量先进技术,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重心转移,全市加速推进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强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示范区与京津冀合作对接,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推动园区内企业与京津冀高校、科研院所在关键技术领域,设立联合研发专项,开展技术创新合作。目前,保定京南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8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997家,省级以上专业化众创空间53个、孵化器25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3家,引进企业154家,引进各类产业化项目25项。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入一体化发展新阶段,我市将承载更多北京非首都功能。“十四五”时期,全市将大力承接北京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作用,通过托管、合作、联营等形式,推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事业落实落地,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全力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品质生活之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oshango.com/6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