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精益创业」创业模式?

精益的核心思想—-杜绝浪费。

怎么理解「精益创业」创业模式?

创业时的浪费:

  • 问题找错。辛辛苦苦做了一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可以吹头发的皮鞋,可是用户没这问题,做出来的产品没人要。

  • 解决方案做错。辛辛苦苦花了一年做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可以吹头发的皮鞋,可是用户需要的是可以吹头发的手机,做出来的产品没人要。

  • 过早优化。一个可以吹头发的手机都没卖出去,就在苦苦思考如何把它变得更加轻薄,花大把时间精力追求 0.5cm 的设计。

  • 过早扩张。一个可以吹头发的皮鞋都没卖出去,就在苦苦思考如何寻找风投,建厂,找地皮,等等。

  • 一期一会。觉得创业是一辈子的事情,害怕别人把自己的黄金点子偷走,所以还在只有一个想法的阶段就担心 TAB 系来抄袭,藏着掖着,自己闭门造车一年,做一个东西,结果,狗都不理。

怎么理解「精益创业」创业模式?

精益创业法的对策:

  • 科学实验。把一切想法都看作假设,问题是假设,所以要验证问题,用户群体是假设,所以要验证用户群体,解决方案是假设,所以要验证解决方案。科学实验允许失败,所以所有假设都必须设置失败条件。

  • 迭代改善。前提一:没人是诸葛亮,能猜准用户心理和需求,要想知道只能实地尝试。前提二:IT 的发展和 3D 打印等新技术让软硬件原型的制作越来越容易。前提三:步子越大越容易扯蛋,功能累积越多风险越大。结果:每次小步尝试,用简单原型验证一个小假设,小步改善,失败则退回一步,重新规划,继续验证。

怎么理解「精益创业」创业模式?

  • 先质后量。先定质,确定问题存在,够痛,用户存在,愿意花钱消痛,解决方案存在,能力所及可以做到。再定量,让用户数量的增长来拉动优化和扩张的需求。

  • 连续创业。理性看待创业,不要担心别人抄袭,在定质阶段的想法和产品不具备让人抄袭的素质。

精益创业法的局限:

  • 它是为创业公司设计的,所以对于文化要求很高,流程上也颇为理想化,对于很多老公司,即便是新产品的推出,也不见得能容下这么理想化的流程。

  • 它要求公司和团队能够接受失败,甚至频繁地失败(所谓 fail fast, succeed faster),并承认团队在过程中的努力,据我所知,很多公司不能容忍,也无法对于失败的团队给予认可。

  • 很多产品并不解决具体问题,而是提出新的问题,或者创造新的需求,比如 iPhone,这类产品并不完全靠市场需求来拉动,精益创业法对这类产品也无能为力。

  • 对于艺术类、非功能性的产品,精益创业法也无能为力。

  • 精益创业的最初期依靠定质研究,但定质研究很大程度上是人文学科,不是精准科学,这意味着其中参杂的各种噪音很多。一旦选定问题,则相当于去除噪音,归于一点。被筛除的噪音很可能是重点,而导致失败(同理心强的人更容易抓住重点)。当然,精益创业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最简可行产品,只花最小力气来做一个实验对选定的噪音进行验证。这不意味着成功率的提高。也就是说,即便有了科学方法的帮助,创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看机缘巧合和灵光一闪(多闪)。

  • 精益创业法仍然不能解决创业所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各种牺牲的问题,创业,仍然是一件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更大的投入的事情。

怎么理解「精益创业」创业模式?

人文精神版:精益,浓缩版

每个人都知道精益,都有自己理解的精益。精益当然不是从石头里头蹦出来的,必然是有传承,有发展的。既然是建立在别的理论之上,就肯定会有一些原来就有的东西。那么,精益到底有什么新东西?如果把精益浓缩提纯,留下来的最最重要的是哪一点,哪个部分?

我本着白居易的精神,准备跟我母亲谈谈什么是精益,看看她怎么看——没有挑战,就没有乐趣,我的另一个目标是教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的80岁老妪如何用C++编程。我母亲50岁,对于电脑和电子产品,只懂操作,不懂英文,但脑筋很灵活,当然,对于敏捷、精益什么的,她一概不知。

我们一边散步,我就不断地跟她讲解精益创业实战法到底是什么。她耐心地听完之后,说,不就是做个市场调查吗?我一时语塞。我们可以用很多术语,客户 探索,访谈,专人服务式产品,转型……但是旁观者最清楚,这些不过是把市场调查发展了一下,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而已。我也不知道怎么来解释。不能浪费时 间,只做那些最客户产生价值的事情,这些都是指导思想,大体属于“太阳是圆的”这样的话,属于“把真相说出来”的道理,不落到实处,没有太大意义。

不过,难道落到实处,就只是市场调查2.0吗?难道精益就没什么新鲜的东西?

有的。其实,和以前所有的市场调查都不同,精益的真正的核心在于:从客户角度出发的思维模式。注意,不是从解决方案出发,这一点我们已经很清楚了,但是,也不是从问题出发,而是从客户角度出发。

你可能会说,玄的又来了,你这不也是指导思想?有何新意?有的,而且大有。这要从创业这件事的发展历程说起。

最初的时候,创业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大部分的人都是从解决方案入手。为什么?因为问题太多了。一到晚上就一抹黑,要不然就点一盏油灯,费用高,灯 光弱。隔了几百公里就像隔了几个世纪,马儿很贵,还要细心照料。如此云云。这些全是问题。每个人生下来就活在无尽的“为什么呢”,“怎么会这样呢”的问题 之中。创业,很简单,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它总是能解决一个问题。

后来,创业变得比较困难了,因为问题都解决得差不多了,不是随便拿一个解决方案来都能成功。创业者们开始关注问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呢?这些问题严重不严重呢?分析一下需求,调查一下市场,从问题入手,找到合适的问题来做解决方案。

现在,创业又变了。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一个纯粹的蓝海,一个完全没有解决的问题,有的只是解决程度的不同。而且节奏也越来越快了。以前,发明一个东 西,做出一个很牛的产品,你就能把这家公司做大做强,做成百年老店,一生的事业。现在呢,不但几乎没法找到一片未经开发的市场,而且新公司萌生的速度和老 牌大公司倒闭的速度差不多,越来越快。

所以说,把创业当事业的,少了,更多的是把创业当职业。何谓职业创业者?职业创业者,也可称之为连续创业者,指的是以创业为生的创业者。这群人通常会多次创业,在公司最值钱的时候退出或者卖掉。这要求创业者必须用最客观的指标和最科学的方法来创业,最大限度的保证成功率。

你会说,这是不是太理性了,太冷冰冰了,什么都是数字、科学、客观。其实不然。两极相连,最理性的,也是最感性的。所以我们需要谈“从客户出发”的真正意义。

从客户出发,意味着,你爱你的客户。爱客户意味着什么?王力宏有一首歌唱得好——爱你就等于爱自己。真正爱客户的人,能感同身受地通过客户的眼睛来看问题,通过客户地心来思考问题。

我最喜欢拿吃的东西举例子,这里不妨一试。

最最原始的创业,是因为人们吃不饱。你随便测试,随便做一个东西出来,总是有人会喜欢。不然怎么会有人知道豆腐臭了之后好吃?怎么会有人知道奶酪发霉之后好吃?(玩笑)不管怎么说,在这个阶段,只要你做出一个吃的,总是会有人吃的。你只管解决方案(你做的食品)就可以了。

后来,人们可以吃饱了。所以,你开始从问题出发。人们喜欢吃甜食?你多加甜的。喜欢吃苦的,你就加点苦味。你开始分析人们的各种口味,迎合人们的需求,看看什么是受最多人欢迎的。

再后来,美食越来越多,不管你喜欢甜的酸的还是甜酸的,苦的辣的还是苦辣的,或者甜辣,苦酸,什么味道的食物都有了。此时,你如何抉择?如何创业?

所以,你必须找到亟待你来拯救的客户,也就是问题最严重的客户。哈,你说,这不是又回到上一步了吗?这不就是客户调查吗?不是,关键在于,如果你仍然是从“客户需求分析”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那么,你很可能分析不出来什么,甚至更糟的是,你很可能会分析错。

分析是什么,分析基本上就是你把客户看做第三人称来对待。这样很可能看不清问题,当然,看不清还好一点,你可能觉得没市场就不做了。更麻烦的是,你很可能会看错。

比如,你以贫困儿童为目标,分析他们可能会喜欢美食。然后你就开始研究解决方案,钻入了细节:到底这个饭里面的奶油是放25克好,还是22克就足够了?你的完美主义让你不能自已,觉得自己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做出完美的美味。

可是,你考虑过贫困儿童的感受吗?当你把一个法国大厨表演式的烹饪放到一群从来吃不饱的儿童面前,让他们眼巴巴地看着大厨精细地调节食物的口味,不停吞口水——这只能说明,你不爱你的客户。你爱的是你的解决方案,爱的是你想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客户。

如果你和贫困儿童的灵魂对调,就会发现,肚子已经饿得像火烧过一样,口水止不住地流出来,甚至弄得口腔腺体生疼……这时候,你是他的话,你会关心是25克还是22克吗?你不会。

这个例子也许夸张,但却是很多创业者的真实写照。说到底,你到底关心你的客户吗?你爱他们吗?这个,才是这个创业者暴增,但是问题锐减的时代,最稀缺的创业者气质。

精益创业,说白了,其实就是顺应新时代而发展出来的,以对客户的爱为基础的科学创业方法。我想,这才是精益创业的本质和精华吧。

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oshango.com/84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