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讲完品牌连锁之后,有很多朋友深以为然,他们点击关注了我,同时也私信和我交流,很多人都问到一个共性的问题:已经认识到了品牌连锁的重要性,但在招商加盟这个环节很多人都做不好,很多人都曾经失败过,跳过或大或小的坑,有的已经幸运的爬出来了,有的还在挣扎中,交流中有的人禁不住泪目。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招商加盟的全程解决方案,在关键节点上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同时,我也在思考,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聘请企业经营咨询顾问是一个很有必要的事情,但如何操作,以什么样的形式介入是需要优化的。最近我们团队正在打造企业经营私董会的课程,相信会对很多企业有帮助。各位企业家可以期待一下。

那么今天我就重点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招商加盟体系。
我们现在做的项目,一般就是做完战略定向以后,接着做招商,因为对企业来说,招商意味着可以相对容易的去增加现金流。
从前期品牌连锁的交流分析当中,大家知道了拓展模式和招商是相对应的,只不过是拓展模式里面,把招商这块给抽出来了。
我简单给大家看一个图。这是整个的招商加盟连锁系统的分析、制定和执行过程。

这是整个的招商加盟连锁系统的分析、制定和执行过程。不论任何一个招商项目,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定位分析,包括行业分析、客户分析、竞争分析和内部分析,对这四个方向进行分析以后再做招商定位。
第一部分、招商加盟战略与模式
一、行业分析
行业分析重点是分析行业的成熟度,按照投资的说法叫赛道,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什么叫行业成熟度。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古代史当中,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群雄纷争,后来秦国突起,秦始皇开始统一天下,而近代史当中,初期是清朝统一天下,后面是军阀混战,最后共产党解放全国,那么演绎成行业分析,就是先是区域市场内的各个品牌之间竞争,形成格局,然后就有优秀品牌从区域连锁升级至全国连锁。所以对企业来说,当这个行业还处于市场分割的时候,就有崛起的机会,如果市场上已经有全国品牌的时候,再想起来难度就大了。
所以一般行业分析会从三个指标去切入,第一个指标是看上市公司的数量。如果这个行业里面没有上市公司,这个行业赛道是OK的,是可以做的,但是可能需要技术研发、需要市场营销。
第二个指标是看有没有资本介入,或者是有没有导入新的技术。如果有专业型的技术服务团队,具有技术支持的行业解决方案,那么这个行业就会快速崛起了。资本和技术导入的典型案例是餐饮行业,2018年海底捞上市以后餐饮开始火起来,以前资本是不关注餐饮的,为什么?因为餐饮最大的问题就是财务不透明,但是当新的技术-支付系统成熟并介入以后,所有人都开始用扫码支付之后,财务自然而然就规范了,账目透明,很好管控,投资人就愿意进来了。
海底捞上市带动了餐饮行业的预期,资本就敢于把钱投到餐饮行业。市场预计将来会有将近20家餐饮公司上市,这将是一个趋势。
第三个就是技术和资本愿不愿介入?如果说资本经常来找,那说明这个行业是可以的。如果你找资本但资本不理你,找品牌策划但没有人去做,那这个行业肯定出问题了。别人不关注就没有办法做大。
另外,消费者认知里面有没有这个品牌意识也很重要。比如一提零食坚果类的,大家想到了良品铺子,证明这个已经基本打造成了全国品牌。百果园在行业内部是知名的,在行业外的其他人是不知道,对吧?但是绝味鸭脖、周黑鸭、煌上煌这三家企业,占据了卤味的半壁江山,其他企业想突破是有难度的,除非是做细分市场。
所以一个行业里面通常会留3到5家企业,一类是做大,就是量很大,但是不怎么挣钱,他是赚客户的。第二类是做强,管理很好,内部的管控很严格,产品性价比和整个的风格控制很好;第三类是做专,异军突起,就做单品,把单品做到极致,也能在市场站稳脚跟。
市场也验证了这一点,比如零售领域,淘宝是做大,他的品类很多,京东是做强,他的物流系统体验感很好,拼多多做专,店铺都不要,只做单品,把单品做到极致。因为在京东和天猫搜索寻找单品,供选择项太多也会很痛苦,拼多多通过社交电商单品战略,起盘是从单品起盘的,再加上微信给他赋能,同时OPPO和 vivo开放渠道,拼多多就是通过匹配相关资源,然后从竞争激烈的领域成功突围,迅速上市。
行业里面始终会有几个品类,适合不同的客户,做专是作盈利点的,做强是做整个的信息系统,现在京东出来一个CTO整合所有的产业互联网的项目,散乱差的他全部在收。因为他的技术系统和整个物流系统很厉害,包括京东到家都开始开放了。海底捞也是在做强以后,所有的业务都开放了,火锅餐饮是他的主体,但是后面延伸出来的物流配送,中央厨房和整个的预包装食品都向业内开放,他先给自己用,用不完的话给别人用。
如果说分析完以后这个行业可以干,或者是说可以做一个细分品类,那就可以往上这边插入,这很重要。
二、客户分析
那么第二个客户分析,主要从三个维度去做客户分析。
第一个消费习惯,比如用什么去支付,如果说用微信支付养成习惯了,突然让改为现金支付就会很不适应,所以企业不能违背客户的消费习惯;
第二个是消费意识,就是消费者在这方面有没有消费认知。比如说之前企业经营遇到问题,大家想通过培训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但是培训治标不治本,还是会出现其他问题,企业认识到必须要通过咨询才能解决一系列问题,这是消费意识。如果消费者没有消费意识的时候,就很难去挖掘这个市场。因为需要去教育客户,而教育客户的成本是很高的。所以一个风口的企业就是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在觉醒的企业。
第三个是消费者付出的成本。成本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便利店降低了客户的时间成本,但需要付出一定的资金成本,而大型商超虽然价格便宜,但需要占用消费者的时间成本。
以上是客户分析里面常用的几个焦点。
三、竞争分析
竞争分析一般有几个维度展开,第一个就叫同业竞争,指两个品牌在主营业务方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第二类叫异业竞争,就是我们称为跨界。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行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企业可能会被一个看似毫无瓜葛的跨行业企业干掉,所以将来的竞争战场并不是局限于行业内市场,会扩大到整个宏观市场,也就是所谓的异业竞争。
举个例子,对于一家品牌设计公司,他的同行也是品牌公司,这是同业竞争,对吧?但是突然物业自己也要搞品牌公司,整个的竞争环境就发生了变化,物业公司把客户全部导流过去,实施终端拦截,在原来的业务基础上做起了衍生业务,这就是异业竞争。
大家应该都知道,猪八戒网最早的时候是做设计的,但猪八戒网现在最盈利的点绝对不是他的设计,而是工商注册、商标注册。以前的流程是品牌设计好之后,客户自己去注册或找专门的公司去做商标注册和代账等业务,后来猪八戒网把原来的主营业务进行延伸,帮客户做完设计之后,也帮客户进行商标注册,而且成为最赚钱的业务。因为他有流量基础,可以去做拦截,把业务链延展,那么下游原来的工商注册公司全被搞死了。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异业竞争。
第三类竞争是什么?是竞争格局。
竞争格局,就是根据它的地理区域和时间差来进行的竞争分析,区域的强势和弱势。举个例子,深圳有强势品牌,长沙广州有弱势品牌。如果一个新的品牌想切入市场,那绝对不应从深圳开始,而应该从广州、长沙开始。因为要避免这样的竞争。
美团打败饿了吗,其实就是做了一个竞争格局的战略。当时饿了吗从上海起步,主要做一线城市,但是美团早期做外卖的时候就避开一线城市,把二线省会城市全搞定了,站稳脚跟做大体量之后才铺到全国,最后成为外卖市场的老大。
蒙牛与伊利的竞争也是采用竞争格局策略,因为伊利品牌在华北市场根基牢固,从北往南逐渐渗透;但是蒙牛融到资以后,第一个打的市场是深圳,因为深圳的成本低,把深圳市场占领以后,从南往北打,最后蒙牛、伊利两个品牌都获得成功,成为乳业双雄。
所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竞争分析会涉及到的几个方面,同业竞争、异业竞争和竞争格局。
四、内部分析
内部分析主要就是SWOT分析,就是分析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内部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等,可以对企业所处状况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内部分析重点在于企业的经营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未完待续、、、、、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oshango.com/72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