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芳旭 通讯员 北发改
“走出去、请进来”,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抓在手上,高位推动凝心聚力抓招商,创新机制全域联动谋招商,走出请进精准对接行招商。一个个得力的举措、一股股充足的干劲……持续向好的营商环境让城北区成为投资热土,吸引着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目光。
今年以来,城北区坚持转作风强建设谋发展,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提振“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精气神,及时出台区级领导联点包保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及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九项方案,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奋力谱写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和生态宜居品质北区的新篇章。
成果斐然
构筑政银企发展合作圈
“感恩奋进、拼搏赶超”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动力和鞭策。今年以来,城北区上下联动,不等不靠,和时间赛跑,和效率争先。
走出去招商就要有新成果!数字显示,上半年全区共到位省外投资8亿元,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3个,国内1家知名企业入驻。
今年,北区成功引进北川万达地块房地产、大润发发到家生活广场等项目。通过召开城北区村集体酒店板块专题招商推介会,陶北村新村与青海康迪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成功签订藏式风情旅游合作项目,构筑了政银企协同发展合作圈。
创新方式
聘请招商专员“巧”招商
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成效?能将客商引进来,城北区自有招商妙招、新招和奇招。
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签约落地,城北区招商的劲头更足了。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强化亲商安商、富商意识,形成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良好局面势在必行!
牢牢树立“项目为王”意识,探索“企业+项目”招商引资模式,5月28日,“城北区全域联动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和“城北区全域联动招商引资服务分中心”揭牌,从“单打独斗”转为政企、政银、政商、政村、政校多方“握指成拳”,开启“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共创共赢”的全域招商大格局,以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集聚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特别聘请了27位招商专员,充分发挥全域联合招商的作用,积极落实招商引资工作责任,积极发挥承接项目落地义务,凝神聚气集中发力,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实效。
激发活力 摸清全区家底“备”招商
招什么样的商?引进什么样的客?精准招商才是王道!
城北区挖空心思花费了一些精力,按照区位发展定位,结合北区实际,对全区闲置土地、厂房和城区“金边银角”重新摸底排查,对全区家底进行了一场大摸底。
梳理辖区土地、楼盘等闲置资产详细情况,对资产基本情况、企业意愿等信息进行全面细致调查,逐一建档,形成存量台账,并根据不同产业、不同闲置原因,找出新老项目结合点,分类制定处置盘活招商方案,推动形成精准招商。全年围绕政府招商、企业招商、新村资产招商储备招商引资项目75项,为招商引资精准对接,做优存量、做强增量、做大总量夯实了基础。
开辟路径 领导带队诚意满满“重”招商
带着满满的诚意,亲自走出去,请进来,这才是招商的精髓。
今年,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聚焦重点产业,突出核心优势,筛选重点项目,瞄准重点领域,区级领导带队,先后五批次赴北京、武汉、成都、杭州、嘉兴等地开展点对点靶向招商,成绩斐然。
立足资源禀赋、区域条件及产业发展基础,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生态宜居品质区建设,进一步强化精准招商、渠道招商、靶向招商,有效保障招商工作顺利开展。今年年初,区级领导拜访知名企业20余家,洽谈项目10多个,邀请赴北区专题调研考察1家,达成初步投资意向项目4个,成功引进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入驻北区。
拓宽渠道 聚焦产业发展“链”招商
出奇制胜,要打就打有把握的胜仗!
城北区立足资源禀赋、区域条件及产业发展基础,成立了产业优化、片区开发、创新创业、新村产业四个招商专班。
不仅如此,还依托朝阳物流园升级改造、创新创业载体等优势,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生态宜居品质区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配套制定了专班机构和主要任务,为北区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支撑。
充分发挥发改牵头协调作用,统筹各企业、各村集体开展以商招商,进一步盘活闲置资源拓宽创收渠道。依托西悦城房地产配套商业项目成功引进大润发发到家生活广场,依托陶北村新村建设集体资产项目与相关企业达成打造藏式风情旅游小镇项目合作意向。
通过产业链招商,成功与华夏银行、新城控股达成合作意向,并计划在第二十二届“青洽会”西宁专场完成2个项目20亿元签约,加快了北区经济产业延链补链进程。
助企纾困
为包保企业靠前服务解难题
靠前服务、助企纾困,为企业解难题,让企业在北区留得下、发展好。
围绕全区经济工作总目标,区级领导干部和各镇(街道)班子成员包保辖区重点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实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积极解决企业困难,制度化政商沟通机制进一步完善,各地区各部门靠前服务、助企纾困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按照一个区级领导包保、一个工作专班跟进、协调解决一批问题、推动企业发展上一个台阶“四个一”的包保模式,确定区级领导干部包保重点企业44家。
主动对接、靠前服务,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把国家和省市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企业,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全力以赴解决企业、新村的资金缺口问题,2021年上半年政银企对接座谈会上,全区12家金融机构、60余家辖区企业参会,现场成功签约贷款协议1.62亿元。
亲商重商
当好店小二打造环境“稳”招商
“来青海这么多年,西宁这座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北区的营商环境变得越来越好,辖区领导竭尽全力帮企业协调解决土地、水电气、物流、用工等方面的困难,我们投资兴业的信心很足。”城北区一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
充分发挥好政府靠前服务、助企纾困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企业真正了解政策、读懂政策、用活政策。城北区着力当好企业“服务员”和“店小二”,在企业开办、投资项目审批等行政审批方面向全国一流水平方向努力,以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更加高效的融资环境、更加融洽的政企环境,全力营造好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oshango.com/7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