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项目什么招商模式好呢?招商加盟创业好项目?

董一军

中山区位条件可谓得天独厚,以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之势,环拥南沙、前海、横琴三大国家级试验区,发展潜力巨大。然而,把潜力转化为现实发展动力,是中山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凭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中山才赢得了“广东四小虎”之一的赞誉,因此要全面擦亮“美丽中山、湾区中心、投资热土”的城市名片,关键在于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拥有一大批具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是一个城市焕发投资生机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山市化潜力为动力的必然选择。

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才能真正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其中更为关键的一环在于有为政府建设。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山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加强有为政府建设,从而激发企业活力,打造创业投资热土。

第一,换位思考,增强“共情”能力。企业与政府既是被监管者与监管者的关系,同时也是被服务者与服务者的关系。政府应强化企业服务者的意识,增强与企业的“共情”能力,站在企业的角度,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中山目前已经设立了线上与线下“马上办办公室”,但是这一措施注重的是积极回应、解决企业的诉求,接下来应完善“马上办办公室”全流程工作机制,制定事中事后监督制度,做到企业诉求事中跟踪评估、事后回访评价。此外,应进一步发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群众路线方针,主动和企业进行交流与沟通,建立定期联系机制,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充分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只有如此,政府制定的政策才能真正契合经济发展实际,符合企业发展实情,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第二,积极引导,促使企业做大做强。当前中山企业存在“星星多、月亮少”的情况,大企业数量较少。大企业以其较大的经济规模、较长的产业链、较多的就业人口,对于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增强中小企业活力及保持地方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企业做大做强面临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主观方面,存在企业主意愿不强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家精神的缺乏,另一方面在于顾忌企业“上规入库”后的信息上报与税收问题。在客观方面,存在企业梯度发展支持政策不完善尤其是相关产业基金缺乏以及统一高效招商体系的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企业主主观意愿不强的问题,不仅要通过产权保护等制度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同时要积极阐释“上规入库”相关政策,消除误解,重塑企业家精神。针对客观因素,首先要加快设立相关产业基金、投资基金,战略性投资入股相关企业,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其次要加强市级统筹力度,全市“一盘棋”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现“四两拨千斤”。

第三,拓展思路,学习先进经验。对于大湾区节点城市的中山来说,机遇与挑战同样巨大,大湾区的发展前景给予中山无限想象空间,同时大湾区城市竞合发展态势也迫使中山必须应对“虹吸效应”。“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中山要在“苦练内功”的基础上,积极向深圳、广州等城市学习先进经验,从对比中找差距,从差距中抓重点,从追赶中增活力。中山相关职能部门比如市场监督管理局应与深圳、广州等城市对应部门建立定期联系沟通机制,对标对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服务流程,让企业“无感”办理跨城业务。

最后,国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之一,中山国企目前存在规模偏小、布局分散、机制僵化的问题,优化布局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监管机制,增强国企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促使国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是“十四五”规划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打造中山创业投资热土的必然选择。促使不同所有制企业活力竞相迸发,形成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市场格局,中山才能成为企业向往之地、投资兴业之城。

(作者系中山市委党校教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oshango.com/36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