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经济学家建议工薪阶层少投资”的话题被热议。

很多人表示,“赞同!今年和大家说别投资,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但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雷”——创业。
今天老罗宣布退网再创业,说“不再创业百分百后悔”,大家纷纷送上祝福,我很欣赏他,也祝愿这次成功。
不过还是要给大家指个坑——今年和未来3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创业未必是个好选项,尤其是“冲着创富去的创业者”和“冲着再就业去的35岁职场人”,早点醒醒。
01
创富神话的背后真相
2014年,中国开始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
接下来的6年里,快速增长的企业,变化日新的行业,草根出身又一夜成名的创业者,都成为全民焦点。
随之而来的,是创业企业、头部行业、超级个体等(现在叫做大厂、头部等等)员工薪水曝光。
这些来自政府、媒体、企业界的热潮,大大推动了经济发展,却也造成了大家对于创业、高薪、高增长的光晕,看不到光环下,现实的问题——中国创业成功率,在全球是比较低的;而大部分省会城市的薪酬中位数,就是6000左右。
这都告诉我们,先不说占人群5%的“牛人高手”,对于普通人(我定义为人口里排名60-85分的人群),创业成功其实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年薪百万是个更小概率的事。
如果冲着勇气和激情去,比如老罗,这种根本拦不住。但如果冲着短期获利去,其实不是个好赌局。

很多人看不穿这个光晕,把人生最关键,应该积累能力、资源的阶段,盲目投入到创业、自由职业中去。
造成了资源没有积累好,过早发育,后续乏力,这也是面临人生下半场乏力的一个原因。
到底该如何看清楚真相呢?
我们试着从2个角度,重新理解下中国的创业和高薪职业真实情境。
1. 创业成功率
2. 工资中位数
02
创业成功是个小概率事件
中国的创业成功率,到底是多少?
这个数据真的不好拿到,一些是文过饰非的,一些是地区的,不过我们可以比对美国,他们的数据相对透明。
如果我们把2年存续,开始盈利为标准。
美国的数据是:1年倒闭90%;成功上市,百万分之6。
中国的数据找不到对齐的,能找到对应的:
平均寿命是2.97年;上市的概率:万分之2(百万分之251)。
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市场竞争还不够激烈,不够全面,还有很多机会。
另一方面,也说明——即使“很多机会”,也是留给前万分之二的人的(大概等于你高考考上清华的概率),很有可能和你无关。
但是大部分人投入创业的时候,是看不到这些的。
他们往往源于一个老同事说,哥们,我拿了一笔钱,有个特别好的项目,你要不要来?然后给他讲了一顿美好梦想。你来,做个合伙人吧。
于是他们匆匆下场,没有认真评估过前景、机会、优势、团队是否真的情投意合、这比钱能走多久。因为这样的事,是创业者最需要想的,却又最不愿意想的。

我就认识一个创业公司的CTO,自称连续创业者,和他深聊之下,发现这些年他辗转各个项目之间,其实都在做一些“行活儿”。
主要就是带3个人程序员写写写,没无太多创新,(主要的创新在他的创始人的PPT上),没有经历共同的战略方向选择,没有根据资本要求的增速,拆分过战略计划——虽然连续创业,他干的也就是个技术项目经理的活。
这样的创业者,28岁能叫做勇气,32岁能说还有希望,到了35岁,几个项目下来,就会变得平庸。这平庸像再多粉底也无法掩饰的鱼尾纹,写在脸上。
他的下半场会很难走。
所以,再提醒一次,对于创业,不要高估回报,以及低估风险。
创业这个事情,第一年死的概率,大概估计在70-80%。能活到第二年,还能赚钱,基本上就等于活了,要非常开心。
老板给你说能上市,千万不要盲信,要看看老板是不是搞经营里的尖子生,要尖子到一眼就能上清华那种。
下面的数据,或可真实反映25-30岁的创业者真实画面。
“青年创业者以22-32岁的大学生、农民及农民工为主体,专科及以上超80%,42.9%的就业岗位在10人以下,半数以上不足10万元,主要来自个人及家庭;主要的困难,是缺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来自《青年创业报告》
“据统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向荣。
“教育部2004年的一项报告披露,全国97家开张比较早的学生企业,盈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内仅有30%能够生存下去。
2005年的另一项统计则表明,创业企业失败率高达70%以上,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到2007年,根据零点公司的调查,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0.01%,这就几乎等于零了。”熊丙奇。
——来自《大学生创业率有多低?》
大部分过得好的创业者的真相,是能熬过三年。
干着120%的工作量,拿着比大厂打工略低的工资,怀着一个希望。如果你还在做着自己喜欢的,比较自由的事,那么太幸运了。
请你基于这种想象,再决定是不是要创业吧。
03
平均薪酬,与中位数薪酬
接下来我们说说让人目眩的百万年薪。
为了忽悠大家入行,尤其是搞培训的,搞平台运营的合谋,常常会爆出这样的新闻:《网红主播收入7位数,一半中专毕业生》《xx自曝:我最多一晚上收了340万》。
这种大家都懂,本身数字就吹嘘成分——一般是数字加1-2个零,然后单位换成美金。再说这一晚赚的300多万,很有可能是之前积累了大半年获得的,平摊下去其实收入也不高。
老百姓不好骗了,他们问,那平均数是多少啊?
其实,平均数也是容易晃点你的啊!
先说个故事:
有一年,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地理系做了一次统计,看看毕业生的收入情况,结果发现,地理系毕业生的平均起步薪水,不光比其它专业高,还比其它学校的地理系都高。
于是大众得出结论:要想起薪高,就得上北卡大学、上地理系。
奇怪吧,怎么学地理的能挣着那么多钱呢?
说来简单,那一年北卡州立大学地理系毕业了一个学生,叫迈克尔 · 乔丹,就是当年NBA那位篮球之神。
因为他一个人,拉高了整个地理系的平均薪水。
当一个系统里,有幂律法则,就是前20%的人赚了80%的资源的时候,平均数就很不准确,因为大部分人,都“被平均”了。
这个时候,除了不到10%的人觉得,嗯我果然不错。80%的人会感觉,我比平均数差很多。心态不平衡就开始了。
其实收入这种方式,更加适合看的是“中位数”。
中位数就是,这个行业有100个人从事,那么第50个人的收入。
这个数字,才真的和你最相关。
比如,腾讯员工平均月薪是7万,听着真让人羡慕嫉妒恨。但人家有一堆年收入过亿的高管,他们只拿年薪,你犯得着和人家在一个池子平均吗?
不过据说中位数也有4万,鹅厂还是很牛的。但在整个互联网序列里,又有几个腾讯呢?
下图是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关系,是不是看着舒服多了?
北京平均工资是11k,但是中位数工资其实是6900。

最后回到网红,网红的中位数是多少呢?
大概是6千,其中3%能赚钱,平均工作时长,每天9-12个小时。
做个过渡期的尝试和副业,其实挺合适。
04
想好再做
35岁危机,很多是盲目的创业、攀比,而失去了安心打基础的能力导致的。
今天聊了2个概念:创业概率、工资中位数。
希望创业概率让你看清难度,中位数帮我们看清事实——其实我们也没有那么不堪,大部分人活在中位数的70分以上,努努力,可以够到80分。
不求速胜,但求慢赢。
而世界并非媒体上的那样生活,
那种生活,是一群月入8千的小编,想象着月入10万的人,写给月入6千的人看的。
你身边有盲目创业、盲目追高薪的案例吗?
留言区告诉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oshango.com/34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