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五,捋一捋自己工作方面的思路吧。
其一,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你能有多大成就,在于你帮助了多少人。这个观点我之前就提示过自己多次了,一个人纵使有三头六臂,那也不过是个厉害的怪物罢了,而一个人能领导多少人,能够让多少人受益,才能决定他最终的高度。最近在思考一个有一定可行性的想法,那就是通过帮助他人,顺便也成就自己。比如利用现在自己的行业经验,如果能继续与人合作,开设新店铺,发展新模式,开发新产品,那真的是一件利人利己的事情,是妥妥的双赢。只要跨境业务未来还存在,人类还需要工业化的产品来满足日常需要,那么跨境电商这个行业就还会继续存在着。要说内卷的话,现在各行各业都是卷,卷不可怕,怕的其实是抓瞎。带着经验去卷,便不会再去踩之前所有踩过的坑,那么卷起来肯定是更轻松的,最后成功的概率也会更大。一个很简单的比喻,现在要爬一座山,有一个熟悉路的人带领着,登顶肯定是更快也更容易的。现在很多人可能确实很忙,但是我感觉不能去瞎忙,忙的过程中得积累,在忙的同时要提升自己。如果不能一边忙一边让自己进步,那就是瞎忙。尤其对于在体制外自谋生路的人,看着自己现在虽然辛苦,但也能赚一些钱,就挺满足的。殊不知时间一拉长,就会被其他人甩在身后,年纪大了之后被社会甩在底层。
其二, 亚马逊目前的两种运营模式,铺货与精品。铺货模式说不行了吧,但我感觉还是有一部分人在尝试的,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发物流到国外更加方便的卖家。然而,拉长时间来看,我感觉这模式确实还是会继续走下坡路的。一方面是消费者被高品质产品给惯坏了已经,那些铺货的,不注重链接质量不重推广的,肯定就会被打下去;另一方面就是内卷,随便一个人都能过来开个店,鼓捣些公模产品上去,如何脱颖而出?没别的,只能走乔布斯走过的被证明是正确的路子——做让消费者感到惊喜的产品。铺货的店铺和产品,注定是很难让消费者感到惊喜的,慢慢的市场也就会淘汰那些人。所以以后再新立类目,一定得去做精品模式,确定类目之后,打造爆款单品才是归宿。
其三,以赚钱为目的,但也不能忽视复利的作用。前期可能真的得以利润为导向,什么赚钱卖什么,但是最好还是得叠加自己的兴趣,还得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和产品的长期发展前景。有的类目现在可能能赚钱,但是过几年之后呢,当你在这个类目的积累越来越多的时候,却发现这类目本身就是在走下坡路的,那么自己投入的这些年可能就浪费了。不如去选择一些后期确定性高,并且在肉眼可见的年份里,需求都不会完全消失的类目。这样随着时间的增长,你在这个类目的积累会越来越深,护城河也就会越来越宽。兴趣也是极其重要的,虽说什么赚钱做什么,但是同等都能进入的几个类目,不同的人还是有不同的偏好的,选择自己有激情的类目,工作时也是能感到快乐的。快乐工作,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事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oshango.com/17429.html